介绍一种新观点(11)
2020-04-27 13:06:48
  • 0
  • 0
  • 2

6.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6.6 改造科学

很奇怪,就在普通人开始完全相信科学的时候,试

验室里的专家们却丧失了信念。我年轻的时候,大多数

物理学家都毫不怀疑物理学原理真实地反映物体运动,

是由物理学家的等式中的各种实体所组成。

这些话出自罗素之口。如果人们早有现在物理学家们的

见识,机械论的世界模式便会不攻自破了。我们满怀信心地

以经典物理学思想为基础建立起我们的生活组织方式,然而,

当代物理学家们指出,这些思想多半是靠不住的。

举例来说,笛卡儿首先提出,人们可以利用“科学方法”

了解世界,然後组织世界,也就是把事物分作可用数学公式

精确测量并规定其数量的主体和客体。

量子理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二十世纪初,科学家们对

生命的微观世界作了逐渐深入的研究。他们试图发现、分离

和测量宇宙物质的最基本粒子。随着他们的观察越来越深,

发现的粒子越来越微小。他们终于明白,这是个无休止的过

程。此後,他们得知,这全部过程好象是无边无际的宇宙对

42/55

他们开了一个恶意的玩笑。至少,科学界感到汗颜,因为德

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发现:“客观地观察原子粒子是件不可能

的事情;出于原子粒子的性质,观察行为本身就会于扰、改

变客体,而不会固定、保存客体。”海森堡和他的信徒们钻

进了量子物理学的微观世界,他们发现,由于每作一次观察

都需要同时测定客体的动量和位置,所以精确的物质测量—

—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是不可能得到的。他们痛苦地认识到,

每次观察最小粒子电子时,他们的观察行为都会影响到被观

察物,这是因为“只有在电子发光时,你才看得见电子,而

电子只有在跳跃时才会发光;如要知道‘你’的位置,就必

须‘使它’向别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能两全其

美。你可以测量它的位置或动量,但决不能同时进行。这里

的道理是:“如果你知道你的位置,你就不知道你的运动速

度;如果你知道你的运动速度,你就不知道你的位置。”

海森堡的发现被称为“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他的发现

公布之日,是经典物理学历史最黑晴之时。近 300 年来,物

理学定理被套上了决定论的钢盔铁甲,而海森堡却有意无意

地彻底推翻了决定论。在科学上,只要有一个不妥协的例外,

就足以使一条定律无效。海森堡击中了牛顿科学和建立其上

的牛顿世界观的要害。

然而,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还不过是开了个头炮而已,

此後的一场持久的科学论战使经典物理学遭了大难。牛顿曾

声称他已找到揭开宇宙秘密的科学钥匙;现在人们认为他不

过是在为一种很幼稚的科学自吹自擂,这种科学尚未受到伴

随着知识增长而产生的矛盾和复杂性的羁绊。

早在 100 年前,物理学界充满信心地向前发展着,并认

为,任何一类初始条件将导致一个,也仅有一个最後状态。

今天,由于经典物理的因果关系规律受到了如此大的限制,

以致它几乎已不能作为一条定律而成立。科学家们现在承认,

某类特定的初始条件可能导致几种不同的状态。他们把早期

的决定论定律与新型非决定论定律区别开来。

43/55

根据後一个定律,每类初始条件的每个可能结果都被定

以几率,这就是最佳测量。这些非决定论定律甚至也受到某

些科学家称为“非决定论第二阶段”理论的挑战。这种理论

认为,某个事件的不同结果不可能被定以几率。著名物理学

家马克斯・波恩概括了他的同事们在该项研究中遇到的挫

折:“我们寻求坚实的基础,但一无所获。我们研究越深,

宇宙就越活跃,一切都在四处奔散,剧烈振动,”

科学家们得知,每个事件都有其单一性,它本身的发生

不同于其它事件。由于这个原因,每个事件不仅在世界上占

有一席之地,而且,人们不能认为该事件和其它现象一起共

有客观现实。它的主观发生也不是某类初始条件的结果。它

的发生有赖于过去所有的错综复杂的主观发生。这些主观发

生引起了独特的发展。有种思想认为,作为宇宙的组成部分,

某个现象可与宇宙的其它部分隔离开来,然後又以某种“纯

粹的”因果关系和其它隔离开来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是完全

错误的。牛顿精确测量模式把物质细分,然後,细分後的物

质之间可互相连接,重新排列,无需考虑它们与宇宙之间的

相互影响,这造成了科学滥用自然,破坏自然的後果。

在一个微妙、复杂的相互关系网络里,世界上每个事物

都同其它事物联系着。人类设计的最佳电子计算机至今还奈

何不得一口普通池塘里的生态关系。科学家们已作了这方面

的尝试,但是,面对这其中的复杂、繁琐,他们也只能绝望

而己。

旧的牛顿观把所有现象都当作彼此隔离的物质组成部

分(或固定贮存),但它已被关于任何事物都是动力流动的

一部分这一思想所取代。只承认事物有存在和不存在两种区

分方法的经典物理学已受到挑战,并被推翻。事物不会作为

某种孤立的固定贮存而“存在”,这种静止的世界观已让位

于一种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的观点。无生命

现象甚至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过程其实就是熵定律在发

生作用。一切事物都是能量,而能量又在不断转化。每个转

44/55

化都要影响到正在变化过程中的其它事物,甚至每片草叶的

枯荣都会影响到世界能量的全部变化。如上所述,熵定律告

诉我们能流运动的方向,但没有告诉速度。速度时快时慢。

变化过程中的起伏也绝非一帆风顺。这个运动是个大起大落

的运动。

这种科学观和牛顿物理学相距甚远,牛顿物理学认为存

在有简单的运动中的物质,不变力准确地、可测地作用于其

它不变力。以对动力流动的理解为基础的科学取代以固定贮

存利用为基础的科学绝非偶然,我们已从以贮存(矿物燃料)

为基础的能源环境进入以流动(太阳光,可再生资源)为基

础的能源环境。科学思想也随着新能源环境的现实状况而作

相应的变化。

伊利亚.普利高津由于在不平衡力学上的贡献,而获得

了 1977 年度诺贝尔奖金。他指出,作为经典物理学标志的

所有因果关系和精确测量的概念,将在第二定律指导下受到

重新定义。普利高津论证说,世界上每个事件都有单一性,

所以,人们不可能以科学观察为依据,对未来作出准确的预

侧。科学至多能预测可能发生的情景。普利高津和他的同事

们说,人们过去从经典物理学得到的那种安全感不过是一种

幻觉而已。人们不可能象笛卡儿、培根、牛顿想象的那样去

了解自然。有种观点认为,人类可以脱离自然,发现自然的

奥秘,并将其作为“不变真理”而控制、改变自然世界。事

实证明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首先,正如科学家尼尔斯.博尔所言,在自然秩序的展

开过程中,我们不仅是观众,也是演员。不管我们作任何努

力,我们终究不能脱离周围世界,

其二,由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不断变化的、不稳定的宇

宙,那种经典物理学决定论的“不变真理”观念已不能成立。

普利高津说:“和那种把世界当做一部自动机的传统观点相

反,我们又重新拾起了把世界当作一件艺术品的希腊模式。”

45/55

他抓住了改造科学的实质。

最後,每种科学都不过是预测将来的方法论。同时,每

种科学方法论又在不断地努力规定可能性的上限。只要一条

科学定律能圆满地预测未来而没有不受限制的例外,这条定

律便可以成立。熵定律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比起其它已知

的理论,熵定律为预测未来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方法论,世界

上一切事物只有在它规定的最高上限范围内才得以发生。

不久,熵定律将取代牛顿力学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科学

模式。这是因为,熵定律,也只有熵定律才能充分解释变化

的性质、方向和变化过程中所有事物的相互关系。或许有一

天熵定律将不再成立而被推翻。但是,目前这个科学规律毕

竟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并为我们如何在世

界上生存提供了指南。

6.7 改造教育

我们的全部教育过程不过就是一个为牛顿世界观开设

的为期 12 年至 16 年的训练项目。学校注重数量、距离、位

置,但很少强凋质量或观念。在那些数不清的考试中,所有

考题无非就是那些有关名称、日期、地点等等可被精确测量,

却又容不得半点含糊的东西。这些考试本身就是从经典物理

学的模子中倒出来的。是非题、填充题、多种答案选择题和

搭配题都是从因果关系概念出发的,也就是说,每类初始条

件有一个、也只有一个正确的最後状态。考试的最重要方面

并不在于答案,而在于这个过程。这些年来,我们都忘却了

那些具体事实,但是经过一生中许多年的考场磨练,很少有

人会忘却因果关系概念。

假如进行一次民意测验的话,大概几乎每个上过学的人

都会回想起,他(她)曾对考试过程本身产生过疑窦。我们

中有多少人在考试的时候,先看看某个具体问题,再看看下

面所有的答案,不知怎么地,会因自己必须选择一个答案而

46/55

感到耻辱。常识告诉我们,问题没那么简单,我们对自己说,

必须要考虑到其他事物,把这个具体现象和周围事物隔离开

来是十分愚蠢的。然而,心里嘀咕一阵後,我们仍然屈服了。

假如非得选一个答案不可,那就选吧。我们甚至还会默默为

自己的屈服辩解:即使没有正确答案,我们至少也算是尽力

而为了。

此刻,全美国的儿童正在参加考试或是复习迎考。他们

还不知道,他们真正学到的不仅仅有事实,而且还有因果关

系的及如何用数量表达的思想方法;後者是牛顿世界模式的

基础知识。当我们的教育者声称,他们正在教我们的孩子如

何思考时,他们自己头脑里装的就是这种思考方式。当然,

他们中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事实”:他们教书时,也在扩

散某种意识形态。他们可能会辩解道,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

教孩子们如何“客观地”思考。我们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只有产生结果的思维过程才显得重要,产生结果意味着

学到事实。我们的教育系统最注重事实。一个学生收集、记

忆的信息越多,他的分数就越高。有人论证说,事实是很宝

贵的,能帮助一个人更好地理解世界,更好地组织起他的生

活。我们知道的有关周围世界的事实每隔几年就要在数量上

翻一番。然而,谁能说,世界的组织状况因此就比从前好一

倍呢?如我们所知道的,事实恰恰相反。

有人说:“给我一个掌握事实的人,我就能给你一个控

制局势的人。”如果此话有过于接近笛卡儿、牛顿和培根之

嫌,那么,这仅仅因为它是一个“事实”。我们确实在探索

世界,收集起越来越多的事实,然而,我们四周的混乱却有

因此加剧的迹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不能摆脱那些老

先生和他们的陈腐观点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过程最终是一个致力于专门化的教育过程。

每当我们了解到世界有某个新颖不同之处时,我们就会建立

起新的学科或职业以收集、解释有关的新的资料。根据牛顿

47/55

思想,我们了解的个别部分越多,就越能演绎出由这些部分

组成的整体;因此,求知过程便被分割成越来越微小的学习

结构。

当你访问任何一所大型综合性大学时,你会发现,几千

名男男女女正在试验室、教室门前进进出出。他(她)都有

各自的专用公文包——上面的徽记从政治科学到社会生物

学各有不同。每个公文包里都塞满了有关某个现象的事实和

数据,为了适应具体学科的要求,他们已对这些事实和数据

作了重新安排。在具体学科的范围内,他们以这些具体资料

为依据,自信地对世界某部分乃至整个世界的运转方式发表

看法。学术界把同论敌拉扯关系视为最大的罪过。任何珍惜

自己资历的学者甚至会不屑同其它学科领城的学者交流看

法。跨学科的以及一般的学习方法被称为是“不严肃的”。

我们的专家们好似成千个盲人。他们用拐杖在大象的各

部位乱捅乱戳。大象是什么,各人自有主张。他们在自己的

那块部位捅的次数越多,他们就越自信自己捅的对象是何物,

他们也就错得越来越远了。

我们的教育过程是为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而设计出来

的。工业社会又是为适应非再生能源基础的需要而出现的。

在我们向太阳能环境过渡的时候,我们现存的教育和学习方

法将越来越过时,牛顿的学习方法将不得不让位于熵的教育

方法。

未来的学习重点将与现在的截然不同。例如,教育将强

调过程而不是测量法。在观念变化上,人们将检查彼此联系

的现象“流动”,而不再去收集、储藏和开发那些彼此隔离

的事实“贮存”。考试将着眼于理性能力而不是经验主义的

能力;论文、口头表述和实践经验等将成为反映按过程进行

思考的必要性的标准形式。外部世界不再作为一连串彼此隔

离的因果关系而受到检查,而是作为一个为运动和变化的可

能发展提出了很多设想的相互联系的现象网络而受到检查。

48/55

由于太阳能时代的重点已从榨取自然变成同自然共存

亡,所以,收集事实就不那么重要了。教育同科学一样,也

将更注重事物的“为何”而不是“如何”。经验主义到形而

上学的转变意味着信息或能量流动将作相应的减少,由此产

生的混乱也将减少。学习将不再被当作分割世界,从而将世

界变为文物的工具,而是当作一种方法去更好地了解我们从

自然那里继承、而我们又是其中一部分的世界范围内如何生

活。学习不再是进步,而是一种变化过程。

尽管在太阳能时代还需要具备一些专门知识,但教育过

程将围绕着对待知识的整体论方法而展开。按照今天的教育

体制,高中以上的学生要么就接受职业教育、要么就接受高

等教育,与此相反,末来将强调脑力和体力的结合,教导人

们如何在世界上自立。在未来世界里,由于社会各种工作的

专门化程度将大大降低,所以这种学术训练方法具有完全的

必要性。学生们将为适应社会更普通的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

作好准备,而且,为了维持中等规模的,自给自足的城市和

农村社会,人们期望这些学生成为万能博士。

人类文化与自然之间的人为分离是牛顿时代的特征;在

未来的太阳能时代里,这两者将重新融合。“自然中的人”

将取代“对抗自然的人”。教育过程将反映出这个根本变化。

现有的教育过程把学生关在隐士般与世隔绝的人造环境里,

与外部世界隔绝达 12 至 16 年之久。与此相反,熵时代的教

学实践将注重日常经历的学习。历史早期出现的那种学徒制

将重新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尽管大型集中化综合性学校在

非再生能源时代的末期具有典型性,但它们还是要被“学习

环境”所淘汰。在太阳能时代里,上学意味着到社会上去学

习。

很多任务业时代里积累的知识将在未来太阳能时代日

益变得不合时宜,最终不得不全部摒弃。然而,某些零零碎

碎的信息将依然有用、受到保留,通过教育过程继承下去。

每一重大世界观变化都在新秩序的范围内吸收过去模式的

49/55

某些内容。尽管旧的世界观的很多特点将作为新模式的一部

分而幸存下来,但为适应新的指导思想,它们将受到全盘改

造。.

虽然正在出现的教育过程可能会朝着许多新的、人们意

想不到的方向曲折发展,但是,它将始终受到热力学第一、

第二定律的指导原则的支配。

6.8 第二次基督教改革

随着熵的世界观的出现,基督教神学也正在经历一场彻

底的改革。新教改革中产生的扩张性神学和过去 400 年间扩

张性经济时代乃是天作之合,然而,新教改革正在让位于一

种能反映熵定律和新太阳时代要求的神学新产物。

过去 15 年里,美国出现了大量东方宗教试验活动。今

天,50 万以上的美国人是佛教神学的信徒,有 400-500 万人

在练习冥想、瑜伽等发源于东方宗教的精神和身体活动。同

时,美国也在经历一场宏伟的福音派新教的复苏,乔治・盖

洛普等民意测验机构称之为美国第二次大觉醒的先声。

过去,美国曾经历另外两大宗教觉醒。第一次灵魂大复

苏发生在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它有助于殖民地的统一,促进

了反对英王的政治运动。第二次大觉醒发生在一个世纪之後,

它促进了废奴运功的蔓延和发展,决定了南北战争的进程。

今天,福音派狂热又卷土重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

第三次大觉醒将会象前两次一样,触动美国而发生深远的社

会、经济变化。

对东方宗教的兴趣与日俱增,福音派运动如火如荼地开

展,这反映了人们正在不知不觉地为适应即将到来的新时代

而寻求一种崭新的、集宗教之大成的信仰。这两个运动都是

新的神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东方宗教的信徒们,特别是佛教徒们,早就懂得把能量

50/55

流通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价值。冥想练习是为着减慢能量耗费。

一个人将维持人体生存所必需的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後,他

便到达了涅盘或真理的境界。东方宗教早就宣称,不必要的

个人能量耗费只会增加世界的混乱。根据东方教条,只有同

周围世界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终极真理。这只有同自然的其

它部分建立起统一的关系才能做到。

西方人总是很难理解东方人对真理和智慧的态度。我们

相信只有不断工作才能解开世界的奥秘。所以,我们忙于没

完没了地收集、拼凑起只言片语的真理,而对周围世界则竭

尽控制、摆布之能事,我们相信我们的努力能增添智慧,最

终使我们置身于宇宙最高缔造者的面前。东方神学家会说我

们的忙乱只会增加混乱,使我们距追求中的神的启示更加遥

远。

东方宗教懂得,尽量降低能流与减少混乱是很有价值的,

西方宗教则懂得历史有着直线性的本质——这是形成符合

熵定律的新型宗教学说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东方宗教强调世

界和历史轮回,而犹太—基督教信徒则念念不忘人类历史有

着明显的开端和结束。

另外,基督教对待自然的传统态度是造成生态破坏的重

要因素之一。对来世的过分热衷引起人们忽视乃至榨取现实

世界。这种观点认为只有上帝天国里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

我们的世界是人的世界,自然的世界,肉体的世界,它是低

下的、堕落的、可耻的。因此,那些追求神圣生活的人或者

对它不屑一顾,或者觉得它无足轻重。自然世界不过是我们

去天国的旅程上的一站。所以,我们越少留意这个世界,我

们就越能多关注上帝之国。

几个世纪以来,基督教的教义还存在着另外一个缺陷,

有关《创世记》对管理概念的解释:“要生养众多,遍满地

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

行动的活物。”管理的概念被人们用来开脱他们百般摆布、

51/55

榨取自然的行为。然而,现在,基督教的重大改革已经开始。

基督教学者们开始第一次重新规定管理的涵义,他们的行动

为熵的世界观奠定了神学基础。

《创世记》解释以这种思想开头:既然上帝创造了天国、

地球和世界上的万物,那么,他所有的创造物因为是他创造

的而具有重要的内在价值。由于上帝的创造是有目的和顺序

的,所以这种目的和顺序必须作为上帝的创造物之一而同样

受到尊重。最後,上帝的创造物都是不变的。根据《创世记》

故事,上帝在创造了世界和世界万物之後,他就安息了。新

神学家们据此论证道。对上帝创造物的任何剥削和损害都是

罪过,都是违抗上帝本人的行为。同样,对上帝赋于自然界

的不变目的和顺序所作的任何破坏也是罪过和违抗行为。切

不能小看了这个神学观点。新神学家们指出,所有其它宗教

信念都发源于这些有关创造的基本真理。上帝要么就创造了

世界,要么就没有;上帝要么就赋于世界以目的和秩序,要

么就没有。假如某人信仰这些真理,那么他就信仰上帝。假

如某人不信仰这些真理,那么他就不可能信仰上帝。这个命

题是所有基督教徒的出发点。

这样,如果人们自以为在对待上帝的创造物时可以违抗

上帝,即不顾创造物的目的而对它们横加摆布和掠夺,这就

是罪过。如果人们自以为可以重新安排这个世界,并为自己

荒诞不经的念头而重新规定世界的目的,这也是罪过。基督

教生活要保全整体,而不是部分;要保持平衡,克服不平衡,

要保持和谐,克服不和谐,一个基督教徒必须热爱尊重上帝

的创造物。因为,上帝带着爱完成了他的创造。

所以,管理并不意味着剥削自然的权利。学者们说,事

实远非如此。管理意味着做自然的看管者。亨利・H・巴尼

特在《教会和生态危机》一书中指出,《圣经》把人看作“地

球大家庭的管家,看守人,监护人„„”。巴尼特说,看管

者“是《新约全书》对人类的这种与自然秩序相关联的职责

的称呼”。据巴尼特称,看管者的首要条件“是忠诚,因为

52/55

他要管理别人的所有物”。看管者的观念直接地与《圣经》

的契约思想有关。在《创世记》中,上帝说:“我与你们和

你们的後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立约。”

于是,上帝和人类建立了契约。人类将是上帝在地球上

的看管者,保存并保护上帝所有的创造物。这个契约使人类

和上帝建立了特殊关系。如同上帝的其它创造物一样,人类

也是上帝创造的,上帝的创造物在本质上是有限的,所以各

创造物之间在这一点上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只有上帝才是无

限的。这些创造物因其生存出自于上帝之手而相互平等,然

而,人类却有其特殊性。弗兰西斯・谢菲尔在他的著作《污

染和人的死亡》中指出,这种差别是因为人类是上帝照他的

形象造出来的,有责任作上帝的其它创造物的看管人,因此,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和所有其它生命物及无生命物有着

既平等又依赖的关系,同时,又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担负起

保护、照管自然的责任。如果人们接受这种双重关系,他们

就忠实于上帝的目的,履行了上帝和人所订的契约。然而,

如果人们利用这种特殊关系将上帝的创造物攫为己有,并用

它来牟取私利而不是赞美上帝,他们就破坏了契约,背叛了

上帝。

新型的管理说和热力学定律这两者同正统神学结合後,

便规定了适应于熵世界观生态要求的,经过改革後的新型基

督教教义和契约:最重要的是,管理说回答了那个终极问题:

“为什么我有责任照管、保护自然秩序?”因为它是上帝的

旨意。上帝创造了它,并委予人类看管职责。归根到底,这

是一个为上帝服务还是拒绝上帝旨意的问题。

新管理说推翻了现代世界观。那些用以剥削自然的规律

和关系与保护自然是背道而驰的。其中包括:私人占有资源,

集权程度提高,消除差异;更加依赖科学技术;拒绝限制生

产和消费;把人类劳动分割成单独的、自治的工作范围;在

理解生命与现象间相互关系时采取简化主义态度;还有一种

观念把进步视作不断转化自然世界成为更宝贵、更有秩序的

53/55

人造环境的过程。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当今世界的正当追求

和目的,并且,与其它许多因素一起,形成了生长时代的指

导思想。它们有害于生态原则、低熵经济结构,而且,更重

要的是有害于刚下了定义的管理说。

看管人的地位要求人类尊重和保护上帝规定的自然活

动。自然秩序运转的基础是差异、相互依赖及分散化诸原则。

维持的观念取代了进步的观念;看管取代了所有制;培育的

观念取代了摆布的观念。人们承认生产和消费熵的生物限制,

接受了平衡分配的原则,而且,整体观念成为衡量所有关系

和现象的必要指导原则。实际上,新管理说代表人类参照系

中发生的根本变化。它为世界上人类的行为、活动方式提供

了一套新型的指导原则。

如果基督教社会不能接受这种新型契约式的管理说,那

么,右翼和法人利益便会毫不客气地掌握住目前兴起的这股

宗教狂热。福音派的复苏为美国法西斯运动提供了在长期经

济衰退中谋求对美国的控制所必需的重要文化背景,而福音

派的复苏也就以此告终。

甚至象弗兰西斯・谢菲尔这样一位深谋远虑、颇得众望

的福音派神学家也相信,在未来经济动荡岁月里,美国确有

可能出现法西斯主义。谈到美国对通货膨胀和衰退循环缺乏

回天之力,谢菲尔总结说:“尽管难受,但我还是不能不联

想到,在希特勒出现之前,德国人由于无法忍受通货膨胀而

对魏玛共和国失去了信心。历史表明,在经济崩溃的关键时

刻,人们就会不关心个人的自由权利而心甘情愿接受严密的

组织。”

谢菲尔对美国的前景持悲观态度。他相信,美国人最珍

惜的是他们自己的“个人安宁和富裕”,在经济持续收缩过

程中,这将可能导致法西斯式的秩序,“我相信大多数人„„

将忍气吞声地失去他们的权利,只要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受影

响。”

54/55

谢菲尔没说出的是,在福音派运动中,已出现了不少朝

着这种可能性发展的迹象。例如,很多中产阶级的基督教徒

在逐渐地转而投靠“财富主义”的陈旧观念。他们把《圣经》

教义同顽固的个人主义、自由竞争和无休止的财富聚敛等同

起来。这种扩张主义神学仍是美国基督教徒的宗旨。每个基

督教徒仍有可能继续利用“财富主义”的思想为自己在紧迫

的经济需求面前缺乏关心和无所作为的态度作辩解,这些经

济需求不仅要求个人或自由经营制度作出反应,而且要求社

会作出反应。对于这些基督徒来说,福音派运动将是一个逃

避周围动乱的庇护所。如果经济形势到了危及中层阶级最後

庇护所的糟糕地步,他们便会由逃避转向积极支持右翼和资

本利益,直到接受国家认为对维持社会秩序有必要的各种专

制措施。

在重新规定人类与上帝的其它创造物之间的关系时,当

代基督教学者们用神学之剑刺中了扩张时代的心脏。新的支

配观念是指看管、保护,而不是指占有和剥夺。这同过去几

百年的传统基督教神学和机械论世界观是大相径庭的。通过

重新注意创世故事和人类在世界上的目的,基餐教神学家公

开违抗了他们自己过去的教义。几百年来,每个基督教徒通

过提高生产率和征服自然来寻求挽救。现在,新的基督教徒

提出了挑战,他们通过保存和维护上帝创造物来寻求挽救。

基督教的劳动道德正被基督教的保护道德所淘汰。对管理者

地位的强调正在为一场新的基督教改革和社会的一次新契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