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21/53
〔美〕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袁舟 译
~~~~~~~~~~~~~~~~~~~~~~~~~
目录
1. 世界观
2. 熵的定律
3. 熵:一种新的历史框架
4. 非再生能源和临近的熵的分界线
5. 熵和工业时代
6.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6.1 迎接新的经济理论
6.2 第三世界的发展
6.3 国内财富再分配
6.4 太阳能时代的新型基础结构
6.5 熵社会里的价值观念和制度
6.6 改造科学
6.7 改造教育
6.8 第二次基督教改革
6.9 正视熵的危机
6.10 绝处逢生
後记
~~~~~~~~~~~~~~~~~~~~~~~~~
6.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6.1 迎接新的经济理论
机械论世界观以持久的物质增长为出发点,而熵的世界
观则以保存有限资源为思想基础,实现前者到後者的过渡并
非易事,但是,切勿对因循守旧的後果产生错误认识。1979
年,美国各地加油站前枪声不绝,几个人为了 1、2 加仑的
汽油而赔上了性命。未来时世还要艰难。我们正在耗尽非再
生能源,如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并不肯作出大幅度的必要调
整,美国街道上就会出现更多的流血事件。日益恶化的能源
危机也有可能驱使美国武装干涉中东,引起一场全面核对抗
和星球毁灭。1979 年,美国陆军宣布:“为了应付波斯湾危
机,正计划建立一支 11 万人的新型‘快速打击’部队。”
这些话不是随便说说的。在美国历史上,我们生活还从
来未遇到过如此严重的威胁。如果非再生能源的流动慢到使
美国经济机器戛然而止的地步,人们便会吵吵嚷嚷地呼吁立
即采取行动。其时,就不会再有什么自由派、保守派与鹰派、
鸽派可言了。只有几百万绝望的人们在拚死争取救济。这一
天并不遥远,每时每刻都可能到米。
要避免恐慌和流血绝非易事——这可能是有史以来任
何文明社会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从狩猎—采集型生活方式
到农业生活方式的过渡需要几千年。农业生活方式发展到工
业生活方式需要几百年。这两者都有足够的时间使世界观发
生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必要转变。今天,我们正被迫从以非再
生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时代,过渡到一个新型的、尚待下定义
的、重新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时代。而且,我们必须在我
们这一代完成这项任务。为了这个过渡,人们必须在一夜间
转变他们的世界观。我们无暇敷衍塞责、讨价还价,或是暂
时推诿责任。成功需要决心——狂热的战斗精神。
太阳能鼓吹者们宣扬,如果以太阳能取代非再生能源基
础,我们便将受益匪浅。这种观点给人的印象是,我们用不
着为完成这全部过渡而变革我们的生活方式。事实并非如此。
不同的能源环境有不同的技术和组织。太阳能时代的变换器
装置将完全不同于我们矿物燃料时代的变换器装置。
我们必须懂得,工业时代的变换器是根据我们赖以维生
的非再生能源基础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而工业时代不过是
这些变换器的代名词而已。虽然有社会主义能流渠道与资本
22/53
主义能流渠道之分,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都依赖于非再
生能源基础;多亏有了它的恩泽,工业化国家才得以生存。
所以,非再生能源时代的结束,注定工业时代也要结束。当
非再生能源贮存告罄,以其为基础的全部经济上层结构便将
开始分崩瓦解。上层结构的各处正在出现裂痕,但是,无论
我们如何努力,所剩的非再生能源仍然难以胜任修补工作。
地球上每个人最终都得正视这个严峻的事实。
从长远看,就象我们的时代不同于中世纪一样,未来的
太阳能时代也将不同于我们的工业时代。从眼前看,如果我
们要成功地从这个时代过渡到下个时代,有几个基本过渡步
骤是至关紧要的。
6.2 第三世界的发展
人们普遍认为,工业经济越发达,世界其它地方受惠就
越多。这种观点的理论根据是,我们越快地将自然资源转化
成经济产品,世人便可更多地分享到我们创造的永久价值和
财富。既然把这当做国际经济发展的中心原则,那么,把技
术进步视做创造更多“永久”财富的基础便不足为奇了。然
而,热力学定律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参照系。其实,工业
化国家越快地把自然资源转化成经济产品,其它国家和後代
从自然宝库中得到的就越少。技术进步至多能加速资源的转
化,使自然贮存涸竭,而且,在这过程中,制造出了更多的
垃圾和更大的混乱。
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到这种现实,还要看到,尚未开发的
现有非再生能源的大部分还在第三世界贫穷国家的手中。如
果他们的国家想和工业化国家达成更公平的财富再分配交
易,那么,这些资源就是他们唯一的王牌。中东产油国已在
有效地使用这种力量。他们的卡特尔组织控制了谈判和石油
出口,其它第三世界国家在处理别的非再生资源时,也仿效
他们的做法。为了管理矾土、铜、铁、铬和铅等资源,各种
卡特尔组织已经出现。
23/53
《幸福》杂志指出:“如果原料出口国的努力成功,那
么,发达国家能持续提高生活水平的日子就不多了。”对于
我们那些儿十年来就靠第三世界的巨量能源、资源供应过活
的人来说,卡特尔组织对我们的经济体系施加压力的行径确
实令人发指。1979 年夏天流行一首电吉他伴奏的仿西部乡村
歌曲。歌词表达了许多美国人对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感
到的失望情绪:“不给原油,就不给粮食。”也就是说,如果
第三世界国家不卖给我们石油,我们就不为世界粮荒出口粮
食。我们的这种侵略主义态度不仅在道德、政治上立不住脚,
而且还危及了我们的实际生存。出路得由我们选择。
我们要么接受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新条件,大幅度削减
能量流通和物质消费,要么搞武装干涉,夺取我们所需的资
源。对于後一个选择,苏联和其它世界强国是不会袖手旁观
的。难道我们真会因舍不得他国的廉价能源而甘愿发动侵略,
并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地用核武器毁掉我们的星球?
我们中的多数人根本不了解第三世界的现实情况。当我
们大谈南半球的贫穷、饥饿、人口过剩等不幸情景时,我们
实际上并不知道半个多地球上的悲惨生活。有整整 8 亿人口
正在勉强度日,他们靠 200 美元以下的年收入过着世界银行
称之为“极端贫困’的生活。第三世界每年有1,500万至2,000
万的人口直接死于营养不良,其中,有四分之三是儿童。目
前每分钟世界上就有 28 人死于饥饿。世界人口的 80%——多
数生活在乡村里——享受不到医疗保健。
对于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不人道现象,我们美国人摇首
表示悲哀。然而,很明显,只要我们美国继续每年消费掉世
界资源的三分之一,第三世界就不能过上稍稍象样的生活。
能源卡特尔组织是作为对付我们富国的经济武器而建立起
来的。那些对此感到愤愤不平的人最好问问自己,如果他们
生活在第三世界里,他们又会怎么做。如果哪个第三世界领
袖允许工业化国家继续掠夺他们的自然资源,那这个人必定
是个大傻瓜。
24/53
对于第三世界人民来说,无论是有关限制时代的讨论,
还是对物质需求的控制以及无增长经济政策的制订,诸如此
类都不过是工业化国家为保持穷国在国际上的附庸地位而
作出的姿态。在刚刚开始自己工业生产的第三世界国家眼里,
富国关注生态环境不过就是美国之流的国家想用阻挡穷国
经济发展的办法来保住他们的财产。在世界教会理事会召开
的 1979 年度“信仰、科学和前途”大会上,C.T.库里恩提
交了一份报告。当他谈到第三世界对“限制增长”理论的看
法时,他说出很多人的心里话:
世界人口中少数富裕者煽起了一场关于世界有限
资源的歇斯底里,他们呼吁为後代树立起自然资源保护
论者的道德观;还是这些人,他们一起阻挡那些与富裕
无缘的人过上哪怕是勉强过得过去的生活。人们无须具
备神学家的眼光就可识穿他们的真正目的。
库里恩的话很深刻,就在我们对世界资源贪得无厌、随
意挥霍的时候,世界其它地方的人们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所以,我们无权开导其他民族如何发展它们的经济。如果我
们真要致力于防止我们的星球变成一个巨大的工业排污道,
我们就必须自愿地从现在开始大幅度地限制我们的财富。我
们必须表示,我们愿为人类作出重大牺牲。
然而,我们也要指出,任何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应奢望达
到近几十年来美国的物质丰富水平。即使我们完全地重新分
配了做界资源,西方化发展在客观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
第三世界国家到头来只会因热衷西方化发展而受骗上当。经
济学家赫尔曼・戴利指出:
为了使占世界人口 6%的美国居民维持他们使人羡
慕的消费水平,就需要耗费大约三分之一的世界矿物资
源年产量。假定世界 80%的人口一无所有,目前的能流
量便至多可使 18%的世界人口享受到美国的消费水平。
25/53
但是,如果没有 80%的穷人的劳动,18%的“富人”也
难以再富下去。为了使 80%的穷人们维持最低的生活水
乎,我们必须动用相当部分的世界资源。因此,18%的
数字也是过高的估计。
所以,世界其它地区不可能象美国那样发展。如我们所
看到的,极度的资源贫乏事实上使美国都保不住现有的能量
流动水平了。当然,所有这些并不是在否定第三世界发展经
济的极端必要性。问题是,穷国的发展究竟应走哪条路?
很不幸,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正在利用新发现的财富走上
美国等所谓发达国家的经济工业化老路。由于熵过程加快接
近分界线,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失误只会把自己国家和整个
星球引向灾难。首先,当世界濒临非再生能源涸竭的时候,
如果还以非再生能源的高能流动为基础来发展经济基础结
构,那是很愚蠢的。到 2000 年,巴西、尼日利亚等第三世
界国家将建立起它们的大规模工业基础结构,那时,它们还
会发现,它们已无足够的非再生能源来维持经济机器的运转
了。
当第三世界进行西方化发展时,其结果往往是“即刻出
现不发达”。也就是说,这些国家里的广大群众比西方化发
展前更加贫穷。这里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工业主义偏重城市,
忽视乡村;偏重高度集中、能源、资本集约型的生产,忽视
人类劳动。在为工业化奋斗的同时,这些国家里的就业机会
却因生产自动化而实际减少了。同时,大肆吹嘘的“绿色革
命”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迫使农民离开土地。这是因
为机械化农业需要在耕作过程中输入昂贵的能量。所以,小
农户便被排挤出市场。流离失所的农民只得涌入城市寻找工
作。这种现象在整个第三世界里比比皆是。据估计,到 2000
年,第三世界里涌入城市地区定居的人口将比 1975 年多出
10 倍。强迫性城市化越猛烈,人们就越贫困。而且,由于仿
效美国的世界农业越来越依赖非再生能源,世界粮食形势也
日趋紧张。如果整个世界都采用了美国的农业方式,那么,
26/53
80%以上的转化了的能量都要用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将在 10
年内耗尽所有的石油化学产品。
高能工业的发展也对传统生活方式造成了其它破坏。据
说,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里,沙特阿拉伯的某个酋长在荒漠
上发现石油喷涌而出。他派人填平了油洞,并不准任何人声
张此事。为什么?因为他害怕前来装油的西方人会既带来技
术,又带来叛逆。酋长的动机固然值得考虑,但他的担心却
不无道理。高能技术出口到第三世界时,也带去了某种意识
形态。然而,第三世界的领袖们还在天真地憧憬;他们既可
以取得美国这样国家的财富和技术,也可将那些毁灭传统文
化的现代技术价值观念拒之门外。
很清楚,第三世界国家应当寻求不同于工业化西方的发
展模式。高能、集中化的技术应让位于中等技术。那种劳动
密集型的技术可用于乡村,因此毋需人们从农村社会集体迁
徙到肮脏、拥挤的城市里。农业将是第三世界的社会基础。
由于现行的发展模式,阿拉伯国家所需口粮的 50%依靠进口。
到 2000 年,它们要进口 75%的口粮。对于这些国家以及其它
发展中国家来说,合理的发展策略应是以重建劳动密集型的
农业基础为中心,为社会提供维持自身的食物来源。
第三世界己有几个恰当的发展模式。毛泽东逝世之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做法是保持社会的农村基地,注重劳动密
集型的生产。中国不是一个富裕社会,但是,失业和无家可
归的人为数极少。我们也应更加注意到甘地模式。在甘地领
导的反对殖民主义运动中,手摇纺车成为斗争的象征。这种
简单而实用的机械使生活在印度最贫穷、最偏僻的乡村里的
人都能自谋温饱。甘地经济学偏重乡村,忽视城市,偏重农
业,忽视工业;偏重小型机械,忽视高技术。只有全面地安
排经济发展的轻重缓急,第三世界才能成功地发展。但是,
我们得重申一次,美国等高能流国家必须乐于作出牺牲。
6.3 国内财富再分配
27/53
如果我们应付所有非再生能源越来越高的价格,我们就
要持续紧缩美国的经济。在美国历史上,我们还是第一次遇
到这个政洽和经济的根本问题——财富再分配。过去,这个
问题总是排在我国议事日程的末端。只要经济还在继续扩展,
我们就有足够的边际收益(或叫残羹冷菜)用来安抚、收买
那些位于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们。由于经济正在紧缩,要求
重新分配剩余能源的呼声将来自四方:除穷人外,工人阶级
和中层阶级也有可能加入要求重新分配财富和权力的浪潮。
今天,占美国人口五分之一的上层阶层消费掉了 40%以
上的国民收入。这个阶层也控制了组织机器——国家能源渠
道。这个阶层同穷人的搏斗将会更加激烈。这两个集团谁能
争取到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谁就能决定胜负。
美国经济收缩已经开始。1979 年 9 月 6 日,美国财政部
部长告诫说,美国必须经历“一段紧缩时期”。他指出,穷
人、老人和那些只有固定收入的人将特别感受到紧缩的负担。
虽然这位部长说,我们能用转移资金的方法来减轻上述人们
的负担,但切实可行的方案却只有一个:我们社会必须大规
模地重新分配财富和权力。不搞再分配,美国的穷人和工人
阶级就会象第三世界国家驳斥富国的限制主义那祥,义正词
严地抨击任何有关紧缩的舆论和作出经济牺牲的主张。
在自然界,由于生态系统某部分的增殖发展,它与其它
各部分之间的原有活动关系便失去了协调,这时该部分便会
掠夺其它形式的生命赖以生存的负熵(可用能源)。这样,
它也威胁到整个系统的继续存在。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当某
些人或组织夺得了过多的社会能源时,他们就通过积聚财富
和权力而剥夺了其他社会成员赖以生存的可用能源。历史告
诉我们,每当社会能源(财富)集中在一些人或组织手中时,
社会其他成员的生存便因能源丧失而受到威胁。社会要么土
崩瓦解,要么就向革命发展,或者两者同时发生。自然界恢
复平衡要靠生物规律作自我调节,而社会要达到同样目的,
则必须依靠协商达成公平的经济原则。
28/53
为了将熵过程减慢到更适应其性质的速度,我们就要尽
量减少能量流通,并且,在所有社会成员中,更加公平地重
新分配已减少了的能量。如果我们不能同时完成这两项工作,
社会秩序在向新能源基础的过渡中就难免遭到破坏。
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重新分配财富,那么,我们的有关
降低能量流动,注意星球生物限制的讨论就只会帮助富人把
穷人永远地固定在附庸的地位上。那些时髦的上层生态学家
拥有自己的热水浴缸,价值 400 万美元的私邸,专门设计的
服装和“奔驰”轿车。他们最好能认识到,在为新鲜空气呼
吁时,他们必须采取某些有意义的行动,但这只能导致重新
分配他们的不受保证的经济财富。如果他们不愿主动作这祥
的经济调整,那么,其他人便会代劳。
6.4 太阳能时代的新型基础结构
我们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老话:“天下事,难两全。”
但大多数人不信这个道理。我们的社会在为太阳能的优点欢
欣鼓舞时,情形就是如此。毫无疑间,太阳能动力要比其它
任何能量形式都优越。而且,经济现实情况也确保世界将不
可避免地向太阳能时代发展。然而,只有为数极少的人分析
过这种能源基础变化的深远意义。许多人似乎认为太阳能时
代除比较清洁以外,和我们的时代大同小异,有了电动汽车,
也就没有了烟雾。城市的运转将依靠太阳能收集器,住宅取
暖和降温可用上廉价的太阳动力。生物垃圾工厂将把固体垃
圾转化成酒精汽油2燃料。奇形怪状的风车将点缀田野,把我
们带回到更加宁静的昔日;无污染的工业机器也在运转,无
声无息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消费商品。在太阳能时代,人们
好象是能够两全其美了。
事实却远非如此。向太阳时代过渡的时期里,我们必须
在美国社会的各级重新组织经济活动。一旦扩散能源(太阳
能)将取代集中贮存(矿物燃料),成为社会的能源基础。
2 酒精汽油(gasohol),一种燃料,含 10%酒精和 90%汽油。―译者
29/53
30/53
我们会清楚地发现,现行工业体系完全不适应太阳能时代的
要求。
毫不夸张地说,高度集中的非再生能源造就了今日的经
济。为了维护现存组织的上层建筑,我们不得不继续依靠系
统内的高度集中的能量流通。然而,由于太阳能比不上非再
生能源那样高度集中,所以它不能适应高度集中化的工业生
活方式。
太阳能的利用有各种不同的技术方式:太阳能发电站、
光电池、风力、生物量3转化,还有从复杂的高技术系统到古
老的反射装置的许多收集能量的方法。但是,方法虽多,都
以开发散射能流为基础,而不是集中贮存能源。太阳能作为
一种能流具有明显优点,它干净,充足,而且用之不尽,取
之不竭(直到几十亿年後太阳自行烧毁)。同时,它也有一
些天生的短处,至少在维持我们现代社会生存方式时是如此。
由于太阳幅射是散射型的,要作功就必须把它聚集起来。
热力学定律告诉我们,只有在两地出现温差时,太阳能才能
作功。而且,由手在任何地理区域内的每一平方英里土地上,
太阳能的照射量实际上是相等的,因此,就必须将太阳能流
聚集起来。如果需要电力,我们就必须把蓄积状态的太阳能
转化成另一种状态。从能流性质上看,这种规模的太阳能技
术运用于小单位是最为经济的,它可为单家住宅提供足够的
暖气和热水。多数太阳能鼓吹者认为,在目前技术条件下,
乃至最近的将来,现有私人住宅在换用太阳能後只能满足其
生活能量需求的 60%。尽管可以建造效率更高的太阳能住宅,
但换用太阳能的过程将是缓慢的。美国已为 2000 年建造了
75%的建筑物。
从工业和城市的高度上看,太阳能丝毫无助于当代社会
所必需的复杂的技术机构。例如,有人估计,为了保持我们
现在的工业上层建筑,美国土地总面积的 10%到 20%将被形
3 原文如此,此处似应是“生物能量转化”,指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堆积碳。
形色色的太阳能收集器盖满。还有人估计,曼哈顿一日消耗
的能量要比一部效率为百分之百的能聚集全城太阳能流的
收集器产生的能量高出 6 倍多。为了利用各种太阳能技术为
纽约城提供动力,就要开辟一块比该城大许多倍的区域放置
太阳能收集器。尽管纽约在能量消费上是个例外,但其它主
要城市地区还是会在太阳能时代受到类似的束缚。
我们为维持现代社会而建立的太阳能基础结构,其外表
就叫人目瞪口呆了。它的建造和维持也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
劳动。例如,为 300 万住房装备太阳能收集器就需要一支 20
万劳动大军生产、安装 8 亿平方英尺的太阳能收集器,此外
还要花费 200 亿美元的资金。为某个大城市建造太阳能基地
则需要几百万工人。
舒马赫讽刺道:“人们用太阳能可使一家子感到暖洋洋
的,但洛克菲勒中心则不行。其实,太阳能加风力发电连电
梯都带不动。而且,如果没有电梯,洛克菲勒中心的大部分
设施都用不成:谁能爬上 30、50 层高楼?”
舒玛赫论证说,大规模生产和城市生活不适应太阳能时
代。作家、生态学家兼无政府主义者默里・布克钦同意他的
观点。他争论说,太阳能加风力发电“不能为人口密集和高
度集中化的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能量„„太阳能装
置„„只能生产数量较少的动力”。
生态学家威廉・奥法尔斯赞同道:“很清楚,如果完全
依靠太阳能,我们就得朝着节省和分散化的目标对技术和经
济作出重大的变更。”
如从热力学具体情况看,上述观点似乎是合乎常识的。
但是,对某些人来说,这些都是异端邪说。比如,许多太阳
能鼓吹者声称,节省、紧缩与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将来无缘。
他们说,我们所需的能源在未来时代里都可得到。他们论点
的谬误之处在于:他们从内心里迷信太阳能可自己作功,而
且,由于太阳能无污染,可以再生,所以能流渠道上的太阳
31/53
能越多越好。
尽管事实截然相反,但为了辩论,我们还是姑且假定可
以发现新的收集技术。这些超过现有能力(或工程设计能力)
的收集技术可使我们极有效地聚集起太阳能辐射能流。如果
这种高效率的回收过程可能的话,我们就可以利用太阳能流
承担起一个城市化的工业技术社会。但是,其结果如何?无
非便是这样:由于太阳能被用来把越来越多的有限的地球能
源(物质)转化进生产过程中,并使能源从有用状态转化成
无用状态,我们便将继续看到地球上的熵的指数增长。这样,
不仅是社会所用能量的形式很重要,能量的数量也是很重要
的。如果太阳能为工业利用而且以高度集聚形式流动,我们
便将重新经历目前高能利用所引起的经济、社会混乱现象。
这是因为,太阳能利用不能脱离它与之互相影响,并使之转
化的固定的地球物质贮存。在生产和工业过程中,太阳能总
要和其它地球资源结合後才能生产出某个产品。这种转化过
程常常导致地球固定资源贮存进一步耗散。
现有很多人建议尽量转化剩余的非再生能量流动,建造
公共机构与机械变换器的新基础,让变换器收集、贮存、加
工和引导太阳能。虽然其中有很多建议不乏真知灼见,但有
一点还是要澄清,就是这种基础结构只是暂时的,就好比旅
途上一家小客店一样,它只能缓和过渡时期的压力。太阳基
础结构来自非再生资源,又依靠非再生资源,从长远上看,
我们负担不起一个可维待高度工业化经济的太阳能基础结
构。非再生资源将是供不应求的。
环境保护专家霍华德・奥德姆在研究太阳能潜力时,提
出了“净得能量”的概念。净得能量指某种教术生产出的能
量与回收过程中投入的能量的差。奥德姆论证说:“太阳能
可以食物、纤维和电力的形式产生一些净得的集聚能量,但
是,为了收集和聚集能量,就必须维持和操作各种结构,而
这些结构则耗费了大部分所得的太阳能,因而单位面积上的
产量还是很少的。”
32/53
奥德姆旗帜鲜明地赞成利用太阳能,而对煤、铀和石油
的态度则极为冷淡。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他的另一番话:为
了制造出上千万所需的太阳能装置,太阳能技术将耗费大量
的非再生能源和原料资源。从根本上讲,社会需要建造一个
全新的能量基础结构。尽管太阳能技术不象炼油厂和合成燃
料、工厂那样非经大量投资不可,但它对本来就贫乏的能源
的需求量依然大得惊人。例如,为 250 万个家庭提供 60%的
太阳能功效,就要耗费美国铜产量的整整三分之一。如果美
国电力的一半来自太阳电池——目前效率最高的光电转换
装置——那么,每年建造这种装置所需的白金将超过世界白
金年产量。为了建立大规模的太阳能基础结构,还需要其它
大量非再生资源。其中包括锡、硅、锗、硒、嫁、砷和硫等,
还有巨量的玻璃、塑料、橡胶,大量的乙稀乙二醇、液态金
属和氟里昂。有关人士指出:“如果我们固定使用硫化镉电
池作光电转换„„那么,1978 年世界镉储量只够生产相当
18 万兆瓦装机容量的电力,仅为世界去年装机总量的 10%。”
1978 年 12 月的《大西洋经济杂志》载有尼古拉・乔治
斯库—罗伊根的一篇文章。他指出了目前太阳能利用方法上
存在的一个明显缺点:
事实上,目前任何直接利用太阳能的可行方法,都
可以说是以矿物燃料为基础的现代技术的“寄生虫”。
制造任何必要设备(包括收集器)都得使用其它能源,
而不是太阳能。不言而喻,如同所有“寄生虫”一样,
任何以现行方法为基础的大阳能技术必定要和“寄主”
共存亡……由于太阳对地面辐射程度极其微弱,所以,
为了收集就必须用材料搭起巨大的台架……由于我们
无法控制太阳辐射这个宇宙恒量,我们就很可能克服不
了上述困难。
我们的未来是太阳能的未来,对此无人怀疑。问题在于,
我们是继续旧的思想习惯,枉费心机地企图建立一个加速地
33/53
球衰落的高技术耗费大量能源的太阳能基础。还是建立一个
在其形成和使用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使能源、资源流动降到最
低限度的能源基础。
毫不奇怪,这种高技术,耗费大量能源的模式受到了大
实业公司的青睐。9 家大光电池厂中有 8 家属大公司所有。
这些公司中有 5 家是石油大公司。据“太阳能院外活动集团”
成员理查德德・芒森的意见,“爱克森”公司和“阿科”公
司两家不久将控制该项生产的一半以上。其它太阳能技术也
落入了大实业公司的手中。比如,25 家主要太阳能公司中有
12 家受到了年销售量超过 10 亿美元的巨头公司的控制。其
中有:通用电器公司,通用汽车公司,阿尔考公司和格鲁门
公司。很清楚,这些公司旨在使太阳能尽量朝高技术和集中
化的方向发展。
“大即美”的太阳能发展战略已离开设计室,付诸实施。
例如,那些宇航工业公司正在四处游说,诱使政府资助建造
比曼哈顿岛还大的太阳能卫星:“太阳卫星”。
在加利福尼亚的巴斯托地区,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可
在联邦政府的巨额资助下,即将完成一项“发电塔,的建造
工程。该工程耗资 13,000 万美元,由 2,200 面巨大的反射
镜组成。这些反射镜能将太阳光聚集到 500 英尺混凝土高塔
上的锅炉上。很明显,这些太阳能技术规划的制定受到了矿
物燃料指导思想的影响,也即它们试图尽量聚集起散射的太
阳能流,并将其转化成集中的能源贮存,这正如煤和石油的
形成一样。然而,与其说这种尝试会带来任何价值,倒不如
说它会带来更严重的混乱。
建造巨型太阳能卫星的部件需要耗费非再生资源,卫星
发射和空间组装也需要耗费非再生资源,这两者一次耗费的
能最足够“太阳卫星”生产好多年。将高度聚集的太阳光送
回到地球上的收集器,这将引起微波辐射污染,危及任何在
收集器旁工作或生活的人们。由于微波危害,美国某些地方
34/53
可能将不宜于人类居住。一旦在中心点收集到电力,就必须
象电流一样通过输送线。为了建造这部分基础结构,我们就
得使用更大数量的非再生资源。“发电塔”也遇到了类似问 题。太阳光的收集越是集中,净得能量就越小。
即使对较小规模来说,也要作出一些重要的选择。例如,
为家庭提供太阳能,我们既可使用低技术,也可使用高技术。
我们使用的技术越高级,净得能量就越少。这是因为,建立
和维持收集能量基础结构需要较多的非再生资源。比如,在
高技术(或积极型)家庭,首先,非再生资源制造的收集器
将太阳光聚集起来,然後,太阳能贮存在用非再生资源制造
的容器内的空气或水中,最後太阳能在鼓风机或泵的推动下,
作出应作的功。在另外一种高技术系统里,光电设备聚集能 源後,又将它贮存在电池里面。这里,非再生材料又构成了
技术的基础。尽管与太阳能卫星和发电塔相比较,这些系统
的技术的耗能明显较少,但是,积极型小型家庭最终还是要
依赖铜、白金和其它日益减少的矿产品。有了这些矿产品,
我们才得以制造出太阳能利用设备。
消极型家用太阳能系统不如前者那样以非再生能源技
术为基础,而且,同矿物燃料时代之前第一次太阳能时代的
生活经历有更多的共同之处。在消极型系统里,建筑设计和
建造使房屋做到冬暖夏凉。最近,建筑设计师们提出了许多
切实可行的消极型太阳能房屋模型。然而,人类学家们指出,
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只能依靠太阳能的人们就为自己
找到了切实可行的住房系统。
太阳能时代将使人们更加服从古代的生活节奏,依靠极
其有限的非再生能源剩余贮存的小型、合适的技术只能用在
节骨眼上,转化则重又将象在工业时代前任何一个历史阶段
一样,大部分靠人力和畜力。
深信牛顿世界观和工业时代的人们一定会怀疑,这些有
关太阳能技术的观点是否过于悲观了。很多人会想不通,都
35/53
市生活、工业生产和所有构成所谓美国梦的物质享受竟会是
太阳能时代的冤家对头。然而,乔治斯库—罗伊根、戴利、
奥德姆、布克钦、奥法尔斯等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告诫说,
为了保持幻觉而置面前历史现实于不顾,这是极度的疯狂,
而且会把人类引向更大的,也许是不可挽回的衰落。无论我
们走哪条路,将来的过渡时期一定会伴随着痛苦和牺牲。但
我们别无选择。其实,如果我们现在就深思熟虑地,有条不
紊地,而不是今後才惊恐万状地完成从现存能源基础到新能
源基础的过渡,我们就能把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们正在
很快地接近矿物燃料能源环境的极限。如果我们坐以待毙,
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根本没有剩余能源可用来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