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6.10 绝处逢生
我们这一代正面临着人类历史熵的一个非常时期。正
33/52
如本书再三强调的,能源环境影响着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
经济学说。如今,我们亲眼看到能源环境的基础正在从非再
生能源过渡到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整个社会将发生巨大的
个人和制度上的变化。我们面对的问题有:这个过渡将持续
多长时间?它将怎样完成?个人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时间问题最费猜测。七十年代初期出现的能源危机和公
众对环境破坏的担忧己为熵的模式的初步形成创造了条件。
毫无疑间,在未来儿十年里,即使旧秩序的残余依然存在,
熵社会还是要持续向前发展,这正如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
渡那样。即使在今天,人们在访问欧洲国家时,甚至会发现,
在封建制度消失几百年之後,封建文化的遗风仍是阴魂不散。
从这点出发,到太阳能时代的过渡也好比一种进化发展,每
发生一场新的熵危机,就能增添一点动力。
同时,我们也不应误以为,在能源环境的渐进变化过程
中,我们除了稍做更改之外,仍可照常生活。这个过渡将不
会象以前能源环境变化那样横跨几百年。我们的高能社会、
经挤体制十分脆弱,而且完全依靠非再生能源的不断输入,
所以,一场大崩溃已迫在眉睫。我们可以确信,未来 20 年
至 30 年间将是改变能源环境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
为尽量减少这种熵转折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冲击波而早作准
备。
前面部分概括了某些制度上的广泛、长远的变化。这些
变化伴随着能源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某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些
变化不过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不可能取得),某些人则把这
些变化当做压迫性的变化(因此令人生厌)。对这两种人我
们只能问他们,如低能量的未来被说成是不可能取得的或令
人生厌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出路可言呢?再生能源的贫
乏已使我们明自,现存高能工业基础结构再也不能维持下去
了。在我们从非再生能源基础转向可再生能源基础时,如期
望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术长久地维持不断的高物质—
能量的流通,这同样也是很不现实的。
34/52
无论我们愿意与否,我们已不可挽回地走向了低能量社
会。有两条道路可供我们选择:一是我们理解,这是生存的
必需,还有很多美好的生活机会,所以我们自觉自愿地进入
熵社会;二是我们死死抱住现有的世界观不放,到头来被迫
痛苦地进入低能量社会。
由于我们继续沿着高能道路前进,我们最终要为熵付出
的代价也在与日俱增。利用遗传技术向一种全新的经济基础
结构转变,这有可能推迟清算日子的到来,但不过是在短时
间内而已。我们把高熵社会向低烧杜会的过渡耽误得越久,
熵的代价就会越大,转变就会越困难。如果我们坐失良机,
人类将承担不起由此而付出的代价。
如果我们不愿这样大肆挥霍可得能源,我们就要自觉或
不自觉地接受熵模式的价值观念和指导。如果我们不从个人
到集体都去掉牛顿世界观,一场变革社会的运动便无望发生。
这个历史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完全理解我们人民的信仰。
我们必须自觉自愿地改造我们的生活,使之反映出新模式的
要求。但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万众一心地开始拆除掉现存
的高能基础结构。同时,我们必须以新型的价值观念为基础
建立起我们的新杜会,这种新型的价值观念必须反映我们对
熵过程的觉悟。
也许所有这些都是超出人类想象力的。上述任务是如此
庞大,而成功机会又是如此渺茫,所以,接触了熵定律後,
很多人将感到心灰意懒。首先,由于这种新的世界观使人沮
丧万分,他们只能感到绝望。何处是希望?自从我们来到这
个世界後,不论我们作出什么努力,世界总是在堕落之中。
既然如此,又有谁会去憧憬美好的明天呢?过去几百年里,
人类做的一切几乎都是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又何
在呢?
如果我们继续寄希望于现存秩序的维持上,那么,我们
就真的只好为我们的同胞手足感到绝望了。我们厮守的今朝
35/52
美景是难以长久的。从另外一方面看,抱这种希望又有什么
好处呢?复杂的技术和浪费性经济增长只会毁掉我们人类
的前程,我们为何还要执迷不悟?如我们继续相信高能环境,
这就不是希望而是幻觉了。我们不应为去除这种幻觉而感到
沮丧;相反,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开始一场地球变革,使濒
临灭绝边缘的世界进入有秩序的新时代。我们应为此而感到
欢欣鼓舞。
熵定律具有它的美好的一面。熵定律以其权威引导我们
走过了宇宙大舞台。我们既痛苦,又快乐。熵定律使我们确
信自己的命运,然而,何去何从,这要由我们自己选择。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是勇往直前的、所向无敌的历史。
目前,人类实际上已攫取、控制了地球上任何一个重要的生
态场所。所以,人类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人们为殖民手
法而自食恶果。就在人类竭力继续增加能量流通的时候,世
界总的能源环境却在日益涸竭,浪费和混乱越来越严重。人
类要生存,唯一的希望就是放弃对地球的掠夺,转而适应自
然秩序。
如果我们能过渡到一种极点的模式,那么,这一定是人
类自觉选择的结果。我们之所以逐渐认识到这种选择,是因
为我们有力量将我们的决定付诸实现。只有理解了熵定律,
才会对选择产生这种认识。
为了找到我们在整个体系里的位置.我们曾作出了长期
的、然而又是徒劳无功的努力。此後,熵定律为我们揭示了
一个很浅显的真理:世界上发生的任何行为都受以前发生的
行为的影响,就如现在发生的行为将影响到未来那样。因此,
我们每个人都是连续统一体,我们的现在象征着过去,我们
的形成、发生又代表了莫测变化的未来万物。
由于所有过去或将来的事件都是彼此联系的,所以我们
必须为无限的过去和将来负起最终的责任。我们在这个世界
上的作为将在宇宙的边涯引起回响,影响存在着的一切其它
36/52
事物。我们怎样选择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和我们个人有关系。
由于我们的行为将彩响到所有的事物,所以,这也和所有的
事物有关系。
熵定律是真正的艺术,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概念。同
时,它也为我们中多数人带来恐慌。我们的客观世界有朝一
日将完成它的旅程而停止存在。然而,我们却不愿接受这样
一个事实,这恰如我们不愿承认个人在地球上的逗留时间有
限那样。可是,熵定律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事件都有其
单一性,就是事件的这种单一性使我们感到,我们应尊重周
围存在的万物。整个世界是暂时的。在有限的世界中,我们
体会到了自身的有限;在脆弱的世界中,我们体会到了自身
的脆弱。世界的本质是虚弱的,我们的本质也是虚弱的。
虽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还是在这有限的世
界上拚死寻觅长生不死的妙方。在我们的寻觅中,虚无主义
也应运而生。有限的世界常常使我们很不愉快地联想到自己
的境遇。我们杀向了周围的万物,吞噬掉了同类和地球财富;
在心里,我们甚至告诉自己说,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进步。实
际上,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不朽。这好象是我们为了忘却自己
的薄命痛苦而决计毁掉任何可以提示这个世界的有限本质
的残余物。我们的穷折腾只会加快缩短我们的寿命,毁掉所
有未来的生命物质的有限遗产。同时,由于我们坚信现代技
术可为自然宝库补充我们所消耗的一切,所以,我们对这种
残杀和折磨持无动于衷的态度。
只有当我们承认世界的有限性时,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
地球的珍贵。只有此时,每一事件才有特殊意义,生活本身
才值得珍惜、保护。伟大的哲学家兼科学家威廉・奥斯特瓦
尔德2曾指出:“如果某种行为不可重复,而且一旦做了就永
远不得更改,此时,对行为负责任才有意义。”
我们中有些人愿意承认客观世界有限,但又相信熵的流
2威廉・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俄国出生的德国物理化学家,以在催化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闻名。——
译者
37/52
动将被不断扩张的精神秩序趋向所抵消。对这些人来说,生
命的形成过程等同于意识的不断增长。在牛顿体系中,人类
意识被认为在走上坡路,而熵流动却在走下坡路。据信,人
类的集体意识最终将发展到完全脱离客观水平,并且,在宇
宙的变形中克服熵定律。人类意识在穿透客观存在的罩布之
後,便将平稳地升入灵魂启蒙的以太世界。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暗自相信在无增长或低
熵流通环境里,意识将衰退,其发展将受到阻止。他们坚信,
意识的成长必须时常受到频繁的身体活动的滋润和培育。根
据这种推理方法得出的逻辑结论是,世界上的能量流通越大,
混乱和浪费越严重、就越能为意识的培养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事实根本不是如此。加快物理的流动并不能保证精神上
取得更大的发展,恰好相反。超然存在产生于平静和对“存
在”美的认识,而不是产生于混乱和“做”苦功。赫尔曼・
黑塞3笔下的西达塔曾坐在河边,静听着潺潺流水声,目的是
为了能和流水融为一体,并从中受到启迪。然而,人类的发
展迄今还在顽固地抗拒事物的自然流动。殖民的标志就是要
征服、抑制。启蒙实际上是“经历”的对象,而我们却继续
把启蒙作为“取得”的对象。只要我们还在发狂地争取启蒙,
我们就会继续抗拒展开过程中的自然节奏,并且离我们的启
蒙目标越来越远。
我们也应认识到,我们常常错误地将人类组织客观世界
的新思想同意识的高级形式联系起来。这两者不是一回事。
其实,在多数历史情况下,社会发展和精神发展在极大程度
上循着相反的轨道。人们只有放弃了征服的欲望,开始适应
他人为我们所造就的世界,而不是我们自己建造的世界,上
述两者才有可能开始重新会合。
我们也错误地把形成过程同向未来某个完美状态进步
或进化混为一谈。我们经历一朵玫瑰蕊的形成过程,但并不
3赫尔里・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译者
38/52
把它看作在遥远的将来某时变得更加完美的玫瑰花的先导。
玫瑰的存在就构成了充分的理由。玫瑰的完美在于它的存在。
而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近 200 万年来,人类的体力、脑
力都无甚变化。每株玫瑰花仍是玫瑰花,所以,它的本身—
—主观发生,是完美的。人类生活也是如此。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我们仍然坚信人类的集体意识
的逐渐展开将在遥远的未来使人大彻大悟的时候。其实,完
美状态就一直在我们面前。除非我们认识到这个新发现,而
且我们每个人不论何时都具有宇宙意识;否则,我们将决不
能为我们的行动与我们同周围世界的关系担负全部责任。相
反,我们将继续为我们的错误和过失辩解:说它们是我们集
体形成过程不够开化的结果。换句话说,由于我们还未完全
觉醒,所以,我们就不能完全负责。
然而,一旦我们接受了熵定律,我们就不会再逃避我们
对我们生活与产生影响的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应负的完全责
任。而完全责任又是完全觉醒和精神启蒙的先兆。
熵定律回答了历史上一切文化都必须回答的中心问题:
世界上的人类应有什么样的作为?尽管有种普遍的意见认
为人们的行为应能保护和加强生命,然而,如何达到这些目
的,却有无数说法。熵定律最终提供了一个能解百题的答案。
保护、加强各种形式的生命需要有可得的能量,可得的能量
越多,各种可能的生命形式向未来扩展的前景就越妙。但是,
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世界上可得能源的贮存正由于各种原因
而渐渐濒临涸竭。我们中每个人使用的能量越多,身後的所
有生命的可得能量就越少。这样,道德上的最高要求便是尽
量地减少能量耗费,这样做,我们便表达了我们对生命的热
爱,也说明我们满怀爱意地支持所有生命的继续发展。
所以,当我们谈到普遍的爱的时候,我们指的是那种整
体的崇高精神。它承认我们中每个人都是总流动的不可分割
部分,这种流动本身便是生命的形成过程。
39/52
爱并非象某些人想的那样是与熵相抵触的。熵流动和形
成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如果爱和熵相抵触,它便将成为形成
过程中的一股对抗力量。爱是对展开过程的一种最高支持行
为。这就是为什么爱的最高形式是自我牺牲——为了维持生
命本身,不惜委曲求全,甚至在必要情况下,牺牲自己的生
命。
爱是一种温柔、微妙的力量,它表达了一种完全自觉的,
同普遍一致的节奏(形成过程)相结合的感情。通过爱的表
示,它承认宇宙中的客观存在受到了某种总的调配,尽管爱
也承认无从完全理解这里面的奥秘。这既声明信奉宇宙过程
的至善至美之处,又完全地、无条件地屈服于那种挟带一切
客观存在的自然的,有节奏的流动。
所以,爱便是一种美妙的尝试。由于纯洁的爱象征着那
种必须得到尊重和遵守的普遍一致的宇宙节奏,所以,毋需
加快或阻碍爱的形成过程。
最後,我们的个人存在永远会停留在展开过程本身的集
体灵魂内。如果我们尽量地保护住我们有限的遗产,尽量尊
重那种支配形成过程的自然节奏,我们就向我们以前、以後
的生命表达了我们崇高的爱。意识到这双重责任,我们就迈
出了从殖民模式转向极点模式的第一步。
我们是世界的看管者。
~~~~~~~~~~~~~~~~~~~~~~~~~
後记
读了这本书後,每个读者都应记得 7 个问题。首先,地
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式系统。热力学探讨了 3 种系统,即,
不和外部世界交换物质又不交换能量的孤立系统,交换能量
但不交换物质的封闭式系统,既交换物质又交换能量的开放
系统。在同太阳的关系上,地球实际上是封闭式的系统。它
40/52
和太阳交换能量,但出于种种实际原因,不和太阳系的其它
组织部分交换物质。偶尔有颗陨星坠落到大地上,散布了少
量宇宙尘埃,有时,卫星被送入空间,除此以外,进入、离
开地球的物质数量不足以引人注目。
其二,在短时期内,地球上某些孤立的地区曾经历过熵
的转折。即,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或者由于人们以高于自然
再生产的速度消费掉了能量,社会利用的那个物质—能量基
础便告涸竭。这迫使人们改用某个新的物质—能量基础。本
书决不是说地球的热寂就在眼前。本书要说的是,我们现有
的由矿物燃料和特殊金属组合构成的物质—能量基础正濒
临涸竭,需要我们向新的物质—能量领域转变。
其三,每种新的物质—能量基础都成为新一类技术的发
展范围;这些技术收集、交换和排除某种物质—能量环境。
与新型技术一道应运而生的还有新的组织,新的价值观念和
新的世界观。尽管物质—能量基础规定了范围,它并不能严
格地规定那种社会用来将环境转化成经济生活效用的决策
过程。技术、组织、价值观念以及世界观可作相当大的变化,
但是,它们至少要同受它们加工的物质—能量基础保持一致。
其四,世界经济正处于历史过渡的早期阶段。由矿物燃
料和稀有金属组成的消费性能源基础将被以可再生能源为
主的太阳能时代所取代。目前已发展起两种互相对抗的方法
论,它们为在未来太阳能时代组织起生物资源而提出了各自
不同的办法。第一种办法可简称为合适技术的办法,它提倡
同自然生产过程的速度保持一致,这里的首要原则是保持我
们经济预算和自然的平衡。换言之,人们努力不使消费速度
高于自然生产速度。人们重视分散型组织,劳动密集型技术,
多样性变化,地区性自给自足以及节省地、平等地利用自然
资源。合适技术的方法和基础结构已在美国社会内零零散散
地发展起来了。
在我们进入太阳能时代之际,同时出现了另一种截然不
41/52
同的可再生能源的组织办法。这就是遗传工程。很多人错误
地认为遗传工程是一种技术。从更深远的意义上看,它确实
是可再生能源基础的组织方法。由于一些公司已开始认识到,
从矿物燃料到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历史转折已近在眼前,
所以,它们投如了几十亿美元用来发展遗传工程。人们认为,
组织可再生能源的合适技术方法对于维持现有的“增长”模
式过于缓慢,缺乏效率,因此,他们论证说,为了以高于自
然本身的速度转化有生命的物质,并在进入太阳能时代後保
持增长曲线,就必须搞地球生物工程。
在下一个 20 年里,人们将作出重大决策,从这两个迥
然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组织方法中选择一个最终将占统治地
位的方法。
如果不想做在太阳能时代搞遗传工程这样的蠢事,我们
就必须理解熵定律和热力学定律。如果读者要了解对太阳能
时代搞遗传工程的严重危害性,便可以阅读我们分析更为细
致的著作《谁将扮演上帝?》。该书讨论了那些由遗传工程
和人工创造生命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政治和道德的问题。
其五,当太阳在遥远的未来最终熄灭之後,地球就将变
成一个寒冷、荒凉的星球,而且,最後将变成飘荡于宇宙舞
台之上的灰尘。过去,学者们把熵和太阳系的最终热寂等同
起来,并据此下结论说,由于熵的实现是遥远未来的事情,
所以,它对人类生命无关紧要。相反,本书将注意力集中在
作为过程,而不是最终状态的熵上。
本书讨论了地球上物质—能量环境的重大变化以及人
类同热力学定律、熵流动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提供分析
的框架。我们讨论了人类和文明为了适应能源环境的剧变而
作出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上的奋斗,但我们没有深入地探讨
下去。我们期望,这种以热力学定律为基础的新型观念结构
将激励其他人用新的眼光观察政治、文化和经济等的不同侧
面。
42/52
其六,某些人将认为熵定律过于使人沮丧。这确实奇怪,
因为,熵定律不过是一个物理学定律而已。当哥自尼宣布宇
宙不是围绕地球运转时,很多人同样地感到了沮丧,但是,
人终于设法适应了现实。物理学定律告诉我们的仅仅是客观
世界的运转方式。我们同这些定律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
精神状态。奇怪的是,我们听见人们哀叹说,客观世界确实
有限,而且每分每秒都在逼近死亡,我们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为什么不就此罢休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也受熵定律的支
配。我们都经历了生、死两个关头。我们的客观存在是有限
的,不管我们如何努力,我们终归无法克服现实。当我们认
识到自己的存在有限时,我们一般不会问自己:如果这一切
都在走下坡路〔从生到死),我们为什么还得耐心去努力一
番?相反,我们认识到人固有一死後,就明白,人生中所作
的一切都是不可替代,不可倒流的,这只会促使我们至少在
短时间内爱惜、尊重人生的每段经历。很不幸,人们只是偶
尔认识到人生固有一死,其它的时间则用来进行疯狂的征服
熵的活动。适合于我们个人存在的规律同样也适合于我们周
围的其它客观存在。我们常常难以承认我们的肉体是必有一
死的,我们的生活经历是不可倒转的,同样,我们也不能承
认周围世界也具有不可逆转的、有限的性质。
熵的过程既非乐观也非悲观。它只是描述了客观世界是
如何展开的。我们个人和社会的世界观取决于我们如何同熵
的过程作观念上的妥协。“妥协”意味着我们已懂得,熵本
身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确实,熵代表了腐败和混乱,
但它同时也代表着生命本身的展开。在我们决定如何同熵的
流动相互作用时,价值观念便开始发生作用了。
最後,如同所有科学思维的产物那样,熵定律和热力学
定律在本质上都是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所有科学定律都表
明我们有必要利用符号、抽象概念而尽力试验、理解客观世
界的运转。假如有人问,在这个客观世界上我们最确信的有
哪些概念,我们可能会这样回答:生与死,热与冷,集中与
分散,可得与不可得,价值与垃圾,秩序和混乱,开始与结
43/52
束。这些有关客观世界如何展开的概念象征着熵定律。
有关熵定律的学问有助于我们理解同客观存在之间的
关系。在这客观存在中,我们既是渺小,然而也是举足轻重。
如同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熵不过是一个物理定律,不管是那
些完全否定其合理性的人,还是那些把它当作一种包罗所有
意识形态的人,都应理解这一点。作为一种以人类为宇宙中
心的概念,熵有助于为生命的游戏规定物理规则。然而,究
竟怎样做这场游戏,还要看人们在相互影响时,在同环境相
互影响时,他们的思想会产生出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什么样
的远见,什么样的怪诞念头,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和“主义”。